有了妞們後慢慢體會:付出與分享。從去年上了公幼尤是,園所缺人力資源,鼓勵家長參與,短短時日將受訓所學綠繪本分享於班上或是主婦聯盟之服務邀約,每次的付出其實收穫更大。

 

本次活動較為特別------地點的特別,台中兒福之家;時間的特別,服務時間點橫跨不惑生日之時。接獲訊息之時,唯考量老賴時間配合否,他可,即回覆上場。

 

沒錯,那兩天真比任何時候疲累------精神,因為受創的他們比任何同齡敏感、易怒、衝動、不馴、早熟……。每位皆從不同家庭、家鄉來到同一個『照護所』,這是他們的『家』,不同年級有不同家的名稱,只是『家』中成員唯有同伴及老師,不同於傳統家的定義。每個人的故事不同,組中最年幼為即將升小一的小女孩,兩天中她似乎將我當成親人,不可離她而坐,還與我分享其奶奶住嘉義,父母在香港,她看過兩次,還吃了好多零食等。同組有位小姐姐大她數年級,本粗聲粗氣愛凶她,在第二天無意看到這小妹妹脖及身上無數似火紋傷疤後,她忽輕聲問『這很痛吧』,小妹靜默。

 

易感的他們比任何同齡小孩更知道痛為何物,所以將表面盔甲築的如銅牆鐵壁,以粗暴語言、動作回擊,一點記號都可引發緊張,例如,在點名表上作點繳回問卷之符號,即有兩位大聲詢問:為什麼將我們作記號?幸而微笑以對並馬上回覆免除異議。不想表達或不敢陳述心中原意從六年級小隊長身上也可明確看出,那兩天以鼓勵態度請其協助領導小隊,最後獲最佳小隊獎他功不可沒,但後來才知他其實壓抑許多真實想法,例如填問卷時都寫正向,問他有何建議,都說很好,沒有。但看到同組寫了希望改進之語,他還要他改掉不要這麼寫……等等之語。

 

這兩天服務過程,感受良多,完整家庭真的很重要,反之,受創最重永遠是最弱勢的小朋友。或許也因為從小於鄉鎮成長,國中後期又被編至所謂後段班,所以班上各式各樣的同學皆有,愛打架、三字經、早婚等為常態,但不愛課內書只愛課外書的我們為何沒為同流?我想,是家庭環境不同吧,非經濟能力,而是完整家庭生活。學校教育很重要但家庭教育及約束更是深遠影響,身為父母者不可不愼更請負起該負之責任,生孩請別依生物本能而行,生育之前請細想,是否能夠教養及給予健全家庭後再為之;或者每人付出些,或許有機會改變或撫慰一個受傷孩童之心,導入正向,一個加一個成無數個,祝福每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頭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