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jpg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難得台中開播多片,我們看了四片,今天兩片都好優,難得都有導演映後作談,藉由互動更能體會該片背後更深層涵義。以下為上次看完感想。http://laizoe2013.pixnet.net/blog/post/457613927-20170222%e5%be%9etidf%e8%a1%8d%e7%94%9f%e7%9a%84%e5%8d%8a%e5%a4%a9%e6%94%b6%e7%a9%ab%e6%bb%bf%e6%bb%bf%e8%a1%8c

 

中午與妞們趕至看1:00點的三片聯播,但因來不及只看到《靈山》以拍攝太魯閣族耆老的生活、生命及原民文化經日治、國府統治一連串的歷程陳述,但沒有強烈控訴只是以鏡頭帶著我們回顧及沈浸在原始山林及原民日常情境中。後來聽座談才知導演為主角的外孫,鏡中人物皆為親友,此片為他的畢業作品,他說較像家族紀錄,但抽出個人情感描述,所以從內容並無法查覺耆老與拍片者之關係。

 

下午妞們及洪家姐弟就待在大墩寫作業並等待著晚間播放。入夜,降溫微雨,老賴臨時決定下班直接回家不來了(因為他騎歐都麥,其實藉口啦,算了放你一馬)。看完《風之波紋》,整片全倘佯在日本那下雪的氛圍(雖然被北海道下雪冷到,從此對溫度超敏感),且導演不只歌頌下鄉生活之美好,也拍出其北國生活之不易,例如大雪後一定要剷雪的辛苦、311地震震垮百年老屋,有的居民放棄維修必需遠離老房,有的花大錢賭個不一定能修好的注,總之,甘甘苦苦都有。

 

風之波紋的景色和感覺有點像數年前的《小森食光》也是拍出北國四季生活,但小森更著重在當季當令食物。其中最令人興奮不是導演來到,而是片中音樂製作及紀錄片中配角有個小女生也來了,她們現場歌唱、跳舞令整個座談頻增爆點,她那弘亮、飄遠歌聲令我沒多加考慮一分鐘即買下簽名CD,到家仍一再回味,姐妹們現在每週一定放個數次,她們說聽了心情好好。

 

倆人也為這四部片排名,我們三人各有喜好。阿文說《風之波紋》第一、《乾涸之境》屬二、《孩子的村子》為三、《靈山》最後。前後都可想像,因為她不愛《靈》片中有原住民殺戮動物場面;但《乾》片是二,有點訝異,原來是片中說了一句令她印象深刻的話『水就像黃金一樣珍貴....』,她本來很難想像,後看完全片方能感受,所以覺得這部好看。

 

亘的排名為不例外《風之波紋》第一,《孩子的村子》次之,《靈山》再次之,《乾涸之境》在尾。她愛風片不意外,看片之時就一直說那裏好美、好多雪真羨慕、房子都是木頭真好、配樂真好聽等語。孩子這部,她說那些小朋友好勇敢,敢去拜訪那麼老的人及問問題還有他們上厠所都在外面,和媽咪妳小時候一樣。〈我回『嗯...,我們的有蓋個小屋...,屁股不會出現在陽光下』講的俺好像是多古老的人〉她也喜歡靈山,因為有大山,空氣很好。(她不喜歡每天戴口罩的日子)

 

她們自大班升小一的暑假看了野望紀錄片,每次長假前必借數部,即使外語發音,也都能看的津津有味、沈浸其中,理解自己所能了解部份,我們只作分享(小一後,她們較能講出自己想法,很愛聽她們嘰哩咕嚕,還常抱怨對方講太久及長),自中發現世界眾多問題或面向,開拓我們小小視窗。

註:照片來自TIDF宣傳臉書。

00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頭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