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jpg

印象中ㄟ嬤

外嬤,許張梅,肖虎,民國155月生,雙子座(也可能金牛座,舊時代人生子都晚報戶口,擔心養不活),為家中長女,聽說十多歲嫁給排行次子的外公。原生家也不遠,小的時候,查甫祖有時會來,很老很老,後來好像年紀太大有些失智。共生四子兩女,共六兒。除家中黑羊的次子及長女早逝,其餘皆陪在左右,常住三、小舅處。她總是笑笑的,好像天下無難事,不像祖母的嚴肅,也不像母啊愛叨唸,別人說她年輕時常被妯娌吃夠夠,但印象中從未向誰說三道四。有個重要特徵,床母做ㄟ記號,紅色胎記在臉上,一大片佔臉部1/4

 

和她的相處從有記憶開始就有了,一直到高中畢業左右吧,外公過逝後------從那個時間點開始,老母與娘家有了間隔或說間隙,我們也少走晃外婆家。國小之前,聽說是三歲左右我便在那兒生活,親戚總笑話我一早起床定直喊「阿嬤ㄋㄟ?阿嬤妳地都位?」叫到她到房裏找我才中止。那時可能以為年輕的阿嬤就是媽,所以到了該上大班年紀,老貝及母來接,我還死命活哭不肯回家。

 

後來也好常回去,隨時電話來就要我們回去拿一大堆菜,寒暑假或放假日我也在那幫忙帶小孩(表妹們),或稍大點也常在舅舅們開的鐵工廠打工。她就是個好好阿嬤,要吃糖,好;亂鬧脾氣,也沒關係。母親常說舅媽們好有福氣,有外婆這麼好性底的婆婆,言下諸多豔羨。

 

媽都稱外婆為「伊阿」,網路上查大都解讀為平埔族的遺留,如同「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的俚語。但又另有說法為漳州或客家也有此稱謂。總之早些年隌媽回娘家,她總叫著伊阿、伊阿。

 

其實愈大愈知她不是我一個人的,有好多孫子、孫女,後來不知怎想到的自我安慰之點------我是唯一『外』孫女。但青春期有太多事吸引注意,後來爸媽過逝及百日婚之時,對於溫和的她有些怨懟,但後來想想,身為傳統女性的她本來就無個人之音又或許彼時她也還在喪女之痛中,根本無暇顧及我們心情。

 

剛開始賭氣及與小舅間不知名的張力沒回去找她,一年比一年更難跨出那步,或者推託父母不在所以沒理由去,但我知,那不是原因。常常故意繞著彎車行過那條小路,感謝天公伯,走了三年吧終於遇到她,在2013年。

 

阿母ㄟ外家

小時住嬤家,三舅年輕時較為嚴肅,小舅則是風趣,常重覆喊著我名,要我回「佑」。也常鼓勵學業,感覺還較爸媽緊張我們,有次不小心得第一(全班那次有十多個第一),有張獎狀,他還說要獎勵咧,第一台捷安特也是他送的。有段時間三舅常帶我們出遊,去過溪頭等(我們家在父母在世前一直沒車,所以從無全家一起出遊過)。真很難想像後來發生諸多事及十數年全無交策。

 

阿公,一直是個很嚴肅的存在,居外婆家時,他沒上桌,如先上桌會被駡或看(可能他長的較威嚴,所以板著臉就覺他不開心),只要他在的場合,我總是緊張想離遠點,好像也沒單獨與他相處的經驗。但他的過逝卻使得阿母與娘家較疏離,或她以為的芥蒂,一直到她逝前段時間還唸著:如果有能力要還娘家的錢(他逝後,女兒們分到的錢),縱使我覺得這不是還不還的問題。

 

大妗與大舅是小時較少接觸的親戚,只記得他們開了很多年的家具店,阿爸也買過,搬回山皮時他們也送了些。回憶中喝了舅媽泡的咖啡,那年代可是奇物珍寶也是我人生的第一嚐。但是人生總是難說,居然是大妗在我們最難過(母喪)之時給予我們最多支持和幫忙及百日婚最多的協助。在父方親戚許多煽動要我們辦的風光(也就是花很多錢在喪葬),是她,她不畏閒言為我們出頭發言,意即哥與我都還年少,存款尚無,簡單隆重就好。這種吃力不討好又容易得罪人之事,她覺得對,二話不說,做了。其間陪伴我們最多,教導我們留意事項,個個都是她。百日婚是頭昏及不得已,婚前一日,她匆匆來拿了一包東西,要我好好洗,忘了是什麼作用,總之是帶來福氣之類,邊洗眼淚都快掉。

 

但大舅媽,急驚風的她,總在你很需要協助時出現,真正結婚坐大位她說她不去,唉,她就是這樣------只做雪中送炭的事。

 

送別阿嬤

line上只寫四個字「外婆過世」。

 

去電,他說本來不想講,想自己去就好。是大嫂要他與我說一聲,他才發訊息給我…。換嫂說,先講「前晚,大伯帶舅去找哥,阿哥不在,她不熟不想開門,關燈假裝不在,怎知鄰居說她才剛回家,她只好小聲打給哥,要哥打給大伯說她在洗澡不方便開門,他們才走……..

 

想到natasha所說,她高齡九十六的婆婆日前也仙逝,但海外華人總較身處祖國的同胞來的傳統及念舊,出嫁的我亦然,特別感懷從小帶我長大的嬤。

 

5/2,週一補假,老哥和我們一起先去捻香,事前哥還擔心個性很衝動的舅會產生火爆現場,還提前問了警察該如何處理,警回「就找當區派出所」。其實他們都已老大,我想應不用太擔心會有類似場面。到了現場一切平和,大家淡淡打招呼,隨即離去。

 

5/12,週四送別日,帶了妞們,一家四口和哥參與,行前再與妞們複習曾外祖母是哪位(看著合照)並要她們現場不可歡笑等注意事項及為何要參加的原因,雖為個人情感投射故攜她們參與,但何嘗不是個很好的生命教育。三舅欲和我解釋訃聞沒寫姐妹姓名,我說沒關係,他們可能以為我們只會單身前往吧,唉,時間的隔閤真能切斷彼此。會中小姨探問著工作種種也說小舅家長女多有前途------已為正式教師…..。親友間相聚不可避免的相較,千古不變。

 

最感溫情是大妗的一抱,說了句「你們都是好孩子...」,十多年未曾拜訪,她沒怨怪及探問原因,再見只有熱情的擁抱,我回了「大衿,謝謝妳」,千恩萬謝言語難以言之。整個早上的活動,看到大衿兩個女兒,和她愈來愈像,多場誦經都誠心背誦(應已受其母感召而入佛門吧),不像我們定要持經書才能唸成。其大女兒,我的表姐也是同輩之中唯一與我打招呼之人,還能叫出「阿玲」,一直以來本只與三及小舅家小孩熟,但因日久沒見都生疏------皆為少我5歲以上的表妹們,也是我從小擔任孩子王時的諸位成員,但一個頷首也無,又或許是我沒先跨出破冰之舉,不得而知。

 

活動中,遇見老媽的舊時手帕交,吱吱唸著那是阿珠的兒子和女兒等等,過來和老哥聊她是之前住林茂宗社區的鄰居等等。聽她們在旁耳語我和母啊算是像,有點心暖。她離開如此久,還有人記得。

 

外婆,也算高壽-----應是她心性開放,時常笑開懷加上留在身旁兒女頗為照料吧。在2013年在舅家門口偶遇(其實很常故意經過),與她相認並帶著妞與之合照,那時她看起來還算康健,都可自行走逛至鄰居處閒聊,但記憶好像已不太清明。她之長女,我的母早已遠離,身為外孫女無法實際做些什麼(其實也沒能做什麼),只有靜心為她手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祈願路上好走,一切眾生咸同斯福。

 

註:

本想翻拍外嬤舊照及寫些懷念送給大衿(因祖母前些年遠走時,其孫輩製作一連串懷念之語及生活照剪接成專輯,令參與者簡單閱其一生及子孫日後想念,深覺意義深遠),但,找遍舊照,居然除2013年合照外,只餘一張母啊結婚時的照片,還不是正式照,為不小心照到,她在邊邊。真的好年輕,那時她才40多歲,,一臉幹練。

也或許年輕才有這分果斷,才能在我二、三歲之時,見我老母因生完老三身體大傷,加上又沒養活,遂在一次探訪後隨即帶我回外公家寄養。這是我日後見她一日較一日溫和無爭之臉------連長女逝後她也無隻言片語,所難以勾連之畫面。

2013324當時紀錄與外婆相見之片段

http://laizoe2013.pixnet.net/blog/post/411155926

00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頭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